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223篇
  免费   11396篇
  国内免费   5135篇
耳鼻咽喉   2245篇
儿科学   380篇
妇产科学   3578篇
基础医学   11776篇
口腔科学   3685篇
临床医学   8169篇
内科学   11847篇
皮肤病学   2020篇
神经病学   962篇
特种医学   46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4篇
外科学   15620篇
综合类   19461篇
现状与发展   31篇
预防医学   2836篇
眼科学   404篇
药学   5214篇
  34篇
中国医学   2142篇
肿瘤学   27603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1513篇
  2022年   2312篇
  2021年   4016篇
  2020年   3788篇
  2019年   3464篇
  2018年   3306篇
  2017年   3936篇
  2016年   4455篇
  2015年   4971篇
  2014年   7549篇
  2013年   6511篇
  2012年   6622篇
  2011年   7243篇
  2010年   5815篇
  2009年   5641篇
  2008年   5749篇
  2007年   6050篇
  2006年   5615篇
  2005年   4916篇
  2004年   3918篇
  2003年   3504篇
  2002年   2943篇
  2001年   2788篇
  2000年   2300篇
  1999年   1791篇
  1998年   1544篇
  1997年   1347篇
  1996年   1230篇
  1995年   1169篇
  1994年   1074篇
  1993年   746篇
  1992年   669篇
  1991年   572篇
  1990年   493篇
  1989年   432篇
  1988年   414篇
  1987年   328篇
  1986年   284篇
  1985年   310篇
  1984年   260篇
  1983年   189篇
  1982年   218篇
  1981年   170篇
  1980年   163篇
  1979年   123篇
  1978年   89篇
  1977年   59篇
  1976年   53篇
  1975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手术切缘对肝切除术治疗自发破裂性肝细胞癌(spontaneous ruptur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RH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SR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切缘范围>1 cm(宽切缘组,19例)和≤1 cm(窄切缘组,11例)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Kaplan-Meier分析比较两组的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采用Cox回归分析生存相关风险因素。结果 宽切缘组比窄切缘组3年无复发生存率(13.2% vs 0,P=0.036)和3 年总生存率(17.5% vs 0,P=0.002)高;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碱性磷酸酶高值(HR=1.013,P=0.008)、肿瘤分级低分化(HR=3.326,P=0.007)和手术切缘≤1 cm(HR=3.287,P=0.011)为SRHCC患者无复发生存期相关独立危险因素;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高值(HR=1.002,P =0.041)、肿瘤分级低分化(HR=4.411,P=0.005)、肝外转移(HR=3.445,P=0.044)、手术切缘≤1 cm(HR=3.255,P=0.024)是SRHCC患者总生存期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采取宽切缘肝切除术能够改善SRHCC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再次手术切除与经皮射频消融在老年复发性小肝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 年1 月至2014 年1 月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56 例肝癌术后以小肝癌形式复发的老年患者。其中再次手术切除治疗34例(手术切除组),经皮射频消融治疗22例(射频消融组)。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术后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存状况,使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射频消融组患者治疗后TBIL、ALT、AST、ALB指标优于手术切除组(P<0.05);手术切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数(31例次)明显高于射频消融组(8 例次)( P<0.05)。射频消融组术后1、3、5 年无瘤生存率(86.4%、54.5%、45.5%)均明显好于手术切除组(61.8%、26.5%、1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射频消融对老年复发性小肝癌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优于手术再切除,而且射频消融具有创伤小、肝功能影响小、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建立乐伐替尼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细胞耐药模型,以研究双硫仑联合铜离子对乐伐替尼耐药细胞Huh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CCK8法检测乐伐替尼作用下Huh7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采用浓度递增法诱导Huh7细胞乐伐替尼耐药。各组细胞处理:对照组为Huh7细胞加普通培养液培养后的细胞;敏感组为Huh7细胞加10μmol/L乐伐替尼培养后的细胞;耐药组为耐药Huh7细胞加10μmol/L乐伐替尼培养后的细胞;联合组为耐药Huh7细胞加10μmol/L乐伐替尼+1μmol/L双硫仑+0.5μmol/L铜离子培养后的细胞;抑制剂组为耐药Huh7细胞加10μmol/L乐伐替尼+10μmol/L Akt抑制剂MK2206培养后的细胞。CCK8法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和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Akt(p-Akt)和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和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性。结果乐伐替尼耐药细胞系成功建立,选取10、20、40、60、80及160μmol/L 6个乐伐替尼浓度对Huh7细胞作用48 h后计算得出细胞IC50为12.35μmol/L。耐药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高于敏感组(P<0.01),联合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耐药组(P<0.01),抑制剂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耐药组(P<0.05)。与耐药组比较,联合组及抑制剂组p-Akt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caspase-9明显升高(P<0.01),而Bcl-2蛋白在耐药组和联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耐药组(P<0.01)。Transwell结果显示联合组的肿瘤细胞侵袭数明显少于耐药组(P<0.01)。结论双硫仑联合铜离子能增加乐伐替尼对乐伐替尼耐药肝癌细胞Huh7的敏感性,同耐药组相比其细胞抑制率明显提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通路及促进caspase-9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探讨健脾化痰方对裸鼠前胃癌(murine foregastric carcinoma,MFC)肝转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MFC细胞接种于裸鼠脾脏,建立裸鼠肝转移模型后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5-fu注射液组及健脾化痰方高、中、低剂量组,健脾化痰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80、40、20g/kg的健脾化痰方煎剂,5-fu组腹腔注射60mg/kg 5-fu注射液,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共4周.实验结束时计算裸鼠体重、脾脏瘤重,评估肝脏转移情况,用RT-PCR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P53、Bcl-2基因和相应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健脾化痰方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裸鼠体重[(21.40±1.43)g、(21.70±1.02)g比(20.37±1.17)g]明显增加(P<0.05),脾脏瘤重[(0.26±0.13)g、(0.16±0.05)g比(0.63±0.17)g]明显减轻(P<0.05);健脾化痰方中、高剂量组裸鼠肝脏表面转移瘤数目较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健脾化痰方低、中、高剂量组P53 mRNA表达[(8.32±0.38)、(5.42±0.45)、(3.09±0.26)比(9.67±1.31)]、Bcl-2 mRNA表达[(4.65±0.61)、(3.22±0.21)、(2.49±0.19)比(5.32±0.42)]均降低(P<0.05);健脾化痰方低、中、高剂量组脾脏接种瘤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6.11±5.23)、(45.20±3.77)、(23.11±3.14)比(81.63±5.01)]均低于模型组(P<0.05),Bcl-2蛋白[分别为(58.67±5.27)、(32.00±3.13)(19.00±2.54)比(63.00±4.10)]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健脾化痰方可抑制裸鼠前胃癌移植瘤的生长及肝转移,下调P53、Bcl-2基因和相应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评价肝细胞肝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病人接受与不接受放射治疗的效果,并分析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125例临床诊断为肝细胞肝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病人,分为非放疗组和放疗组。非放疗组患者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后,仅针对肝内肿瘤予手术切除或介入栓塞治疗;放疗组病人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外放射治疗,用直线加速器发射的15MV光子,予肿大淋巴结区包括或不包括肝内原发灶局部照射,常规分割,放疗剂量为40~60Gy。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甲胎蛋白(AFP)、肝内肿瘤大小、肝内肿瘤治疗的方法、淋巴结情况(位置、数目、大小)、是否伴有癌栓、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生存率的估计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分析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62例腹腔淋巴结转移患者接受放疗,23例(37.1%)放疗后转移的淋巴结消失,归为完全缓解,37例(59.7%)为部分缓解,客观缓解率达96.8%。放疗后淋巴结压迫出现的症状得到缓解,有效率100%。放疗组与非放疗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4个月和3.3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2.1%和3.4%,2年生存率分别为19.9%和0%。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意义(P<0.001)。放疗组患者出现肝门、胰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者,其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4.1个月、9.4个月、6.0个月,对照组分别为3.6个月、3.8个月、3.2个月。放疗组肝内肿瘤直径<8cm或≥8cm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3个月和5.7个月,非放疗组分别为3.3个月和3.6个月。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生存情况,生存情况与下列因素有明显相关,Child-Pugh肝功能分级高、伴有癌栓、肝内多发病灶、原发灶未治疗者预后差。非放射治疗的病人,43.5%(2762)患者死于淋巴结肿大相关的并发症。外放疗可以降低淋巴结引起死亡(淋巴结致死降至8.0%),但胃肠道出血发生率上升。放射治疗主要不良反应为中等程度的急性胃肠道反应和肝损伤,常表现为食欲下降和恶心。结论本文结果提示,肝细胞肝癌淋巴结转移对放疗敏感。用50Gy的常规分割即可起到姑息治疗的效果,并延长生存期。肝门区淋巴结转移和肝内小病灶的患者放疗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6.
陶文虎  于在诚 《癌症进展》2006,4(2):157-162
食管癌预后差,易早期出现淋巴结转移。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有关。肿瘤进展过程与淋巴管生成有关。近年来,关于食管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的研究逐渐成为食管癌相关研究的热点。现将食管癌淋巴管生成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主动呼吸控制技术(ABC)用于原发性肝癌放疗的可行性并且与自由呼吸(FB)的放疗计划进行剂量学参数比较。方法入选病人完成ABC呼吸训练后,进行CT模拟定位,TPS计划设计,摆位验证以及实施放疗,评估ABC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放疗的可行性,ABC放疗的摆位误差和肝脏位置的重复性,并且与平静呼吸的放疗计划比较计划靶体积(PTV)、未受肝癌累及的正常肝脏的平均剂量(MDTNL)、接受≥23Gy照射的肝脏体积比(V23)和放射性肝病的发生概率(NTCP)等剂量学参数。结果有11例病人入选该研究,所有病人配合良好,没有因为不能耐受屏气而中断放疗者。PTV的平均体积由FB下的757cm3±475cm3减少到了ABC技术的444cm3±297cm3(P=0.002)。ABC技术下的平均MDTNL为15.9Gy±5.4Gy,而FB则为24.6Gy±6.5Gy(P<0.01)。ABC计划和FB计划平均的V23分别为31%和55%,而NTCP分别为11%和21%。ABC放疗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在头脚、前后和左右方向分别为4.8mm和1.3mm、3.5mm和1.6mm以及2.4mm和1.7mm,肝脏位置一次放疗内和分次放疗间在头脚方向上的重复性平均分别为1.5mm(范围:0.5~3.0mm)和5.1mm(范围:1.9~9.2mm)。ABC放疗所需的时间平均为6分钟(范围:5~14分钟)。结论ABC技术用于肝癌放疗是可行的。没有显著增加治疗时间,摆位精确性和重复性好。该技术能减少正常肝的照射体积,降低平均剂量,减少了放射性肝病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998.
罗德红  李琳  周纯武 《癌症进展》2006,4(2):111-1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评价颈部神经源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对比分析3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颈部神经源性肿瘤的多层螺旋CT横断面及其MPR表现,包括神经鞘瘤23例,神经纤维瘤5例,颈动脉体瘤6例。结果神经鞘瘤23例,肿瘤边缘规则,肿物整体强化不明显,内部均有斑驳状高、低混杂密度。颈动脉体瘤6例,均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MPR像均清晰直观显示肿瘤与颈动脉的关系。椎旁间隙肿瘤16例,横断面图像显示肿瘤与椎间孔关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2.7%、100%、81.3%,MPR显示肿物与椎间孔关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能明确颈部神经源性肿瘤的定性、定位诊断,尤其是横断面图像结合MPR能全面直观地显示肿瘤与邻近血管、椎间孔和椎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9.
上颌窦癌综合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骥  王胜资 《癌症进展》2006,4(1):47-51,81
上颌窦癌就诊时大多数已为晚期,常广泛侵犯周围诸多重要器官,包括鼻腔、筛窦、眼眶、颅底骨质等,因此其治愈率很低。许多病人因为局部未控复发而死亡。近10年来由于综合治疗的应用,如手术、放疗(IMRT)、化疗等,且随着设备及技术的不断改进,上颌窦癌的治疗有了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平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法,治疗组给予平针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疼痛分级指数(PRI)及现有疼痛强度(PPI)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90.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RI、PPI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针法治疗神经型根颈病椎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